文章来源:admin 时间:2024-01-24
点过后,在晋江安海镇的这个村落小路上,昏暗的路灯底下,人影开始蹿动起来等经电杆,宁静了片刻铸铁古村钢筋调直机,又开始热闹起来,直到凌晨四五点。
来自四川的小陈,从宿舍到工厂,仅百米之远。昏睡了几个小时后,他填饱肚子,开始夜班工作。
“砰、砰、砰!”的声响时断时续,一个小时后,1800℃的铁水沸腾而出,犹如烟花,闪耀着工人的脸庞,然后浇铸在打好的模具上。
当一桶铁水灌注完,小陈便有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无事可做,他便在工厂内铺上纸板,躺在沙堆旁用手机与朋友聊天,而他躺着的土地西畲村,是相传明末清初时曾帮郑成功铸造过火炮的地方。
郑成功在此铸造火炮的传说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,但西畲村有着悠久的铸铁工艺却是不争的事实。据史料记载,此地在周代为畲族聚居地,畲人因善铸造,曾称“西铸”,又名“西畲”。
上了年纪的老人们,依然对“西畲鼎”、“西畲犁”还留存记忆,那时泉州地区用的犁头和锅都产自于此。生铁浇注,耐用不生锈无机化合物,西畲传统的铸铁工艺,以优良的品质远近闻名。
78岁的陈孙明,年轻时就到安海国营的八一厂学铸造,一同的还有村里的九个同伴。如今50多年过去了,老陈感慨万千,“新中国成立前,由于时局的动荡,西畲的铸铁工艺几近消亡,到最后只有一家在做,直到1958年,他和同伴们到八一厂学铸造,才使这一门手艺才得以传承。”他介绍说,在1962年,村里曾成立铸造铁器的生产队,由他们向其他村民传授技艺。
现在的西畲村,几乎每家每户的作坊都与铸铁相关,只是,如今,即使找遍西畲村,你也听不到那手拉鼓风的“呼哧”声,看不见曾经炭火烈焰的场景,取而代之的,是更加先进的电炉、吊轨、遥控等设备,生产的物件也由以前的日用产品变成了机械配件。
不过,即便工艺与产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整个村庄铸铁的历史印记,犹如通红流畅的铁水,依然在西畲村流淌。
主管单位:晋江市委 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单位:晋江市委宣传部 晋江经济报社
地址:福建晋江梅岭长兴路619号报业大厦17楼合作本网法律顾问:福建天衡联合(泉州)律师事务所泉州分所 律师:汪卫东、苏凯屏(未经晋江新闻网授权,擅自引用本网信息,将面对法律行动)